情緒寄生: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【限量加贈舒心卡4張組】



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basics/basics.asp?kmcode=2011700072257&RID=C1349761593&lid=book_class_sec_se&actid=WISE

商品訊息功能:

商品訊息描述:




















  • 【許皓宜親簽】隨書再贈舒心卡組


    凡購《情緒寄生》即加贈【許皓宜親簽】限量贈品,送完為止!(已送完!)

    隨書加贈【舒心卡4張乙組】本本都有。


    贈品已送完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• 優惠時間:2018/9/27 ~ 2018/11/30

      《情緒寄生+情緒陰影》合購75折!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原價:690元

      超值組合價:

      75
      特價 518


      OK忠訓 哪裡可以用身分證借錢









      相關影片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《情緒寄生: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【限量加贈舒心卡4張組】》



      只有當你也在意我時,你才會被我的情緒寄生。



      人的心中彷彿一直有一片荒蕪的夜地,

      留給那個幽暗又寂寞的自我。

      ──佛洛伊德──




      我們生來都是孤獨的人,為了抵抗這個孤獨,有些人選擇否認,有些人選擇寄生,有些人反覆地壓抑自己,有些人不知不覺地傷害別人;我們時而活在過去的幻想,時而活在未來渺茫的渴望,為了被聽見而武裝,為了被照顧而自傷,如此矛盾又糾結的執迷,其實只是想要在種種的防衛當中,找到一點點的喘息。



      有時我們將情緒附著在自己心上,有時又將情緒放在了別人身上。情緒仿如寄生蟲般,微小、卻真實存在,吸取著宿主的養分,逐漸壯大。其實每個情緒、每個行為背後,都有獨特的意義,連結自己內心專屬的故事情節。唯有透過內在自我覺察與外在相互理解的可能性,才能在明知情緒存在的狀態下,還能做出貼近自己內心的選擇。

      OK忠訓 借錢方法

      四大主軸:

      ☆情緒,我們解讀世界的方法(情緒投射的特性)

      ☆情緒,在人我之間(情緒如何影響人我之間)

      ☆情緒,一個好不容易生存下來的我自己(情緒如何在自我身上運作)

      ☆情緒,持續感受並在它裡面活著(超越情緒的方法)



      透過34則作者深層的自我揭露與臨床案例,剖析34種「情緒寄生」的效應,只有勇敢地把這些寄生情緒從你心裡剪掉,你的內在才會讓出空間,接受生命中新的美好!



      本書特色



      ?更貼近華人文化的,或許不是「情緒勒索」這個名詞,而是「情緒寄生」的現象──勒索是有意識的、一種帶有權力的逼迫;而寄生是無意識的,因為那些會將情緒投到別人身上的,往往不是真正有權力的強者,而是曾經也受壓迫的弱者。



      ?以「精神分析心理學」為核心──作者以15年鑽研精神分析累積的心得,融合前人的理論、近代的研究,以及自己的臨床工作經驗,融會為34個情緒「效應」,含括的理論有:佛洛伊德(投射、心理防衛、壓抑、合理化作用、伊底帕斯情結)、克萊恩(心理定格、心理分裂)、拉岡(鏡像階段)、溫尼考特(無情的愛、不表達的表達、真我退化、呼喊理論)、哈特曼(分化能力)、瓊斯(強迫性重複)、沙利文(共同生存原理)、寇哈特(自戀)、羅吉斯(現象學),以及認知發展學派皮亞傑(自我中心)、阿德勒(自卑)、完形心理學(未竟事務理論)等。



      ?收錄實用又有趣的原則──如「當你成為情緒寄生的宿主,8個你應該知道的事?」、「親密關係中最決絕的8句話?」、「面對父母,8件不要做的事?」、「重建安全感,可以做的8件事?」等。















        真摯推薦



        艾莉 作家

        海苔熊 科普心理作家

        張曼娟 作家

        御姊愛 作家

        趙文滔 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教授

        謝文憲 知名講師、作家

        蘇絢慧 璞成心遇空間心理諮商所所長



        我們一生的苦惱或憂傷,或許就是找不到那個可以接住自己的人。皓宜的身體力行,讓我們看見擺脫往昔、創造未來的力量。──張曼娟











      OK忠訓 房屋二胎代書聯合貸款


      情緒寄生,就像那些存在我們心中、人我之間難解的課題

      《情緒寄生》甫出版,就收到許多讀者不約而同的回應:「書裡面處處藏著淚點,卻是滿滿的人生。」「眼淚從眼角滑落,句句切中我心。」「字字鑽入心底,眼裡的淚光沒有少過。」……

      是什麼樣的一本書,讓讀者們的「淚點」都變低了?是什麼樣的一本書,讓作者如此自剖:不知道這輩子還有沒有這樣的勇氣,可以做這樣的書寫?

      我想,《情緒寄生》確實打中了許多人的心。因為,我們一輩子都在學習怎麼跟別人相處,學習怎麼在情緒之中解除自傷(或傷人);那些莫可名狀的情感、逃避糾結的情緒,被作者溫柔地一一喚醒了、梳理著,沒有批判與責難,而是陪伴與理解。原來,每一段衝突關係裡,無論是和我們的父母、我們的孩子、我們的伴侶,還是我自己,都是讓我們學會拿捏好「愛」的距離啊。這本書,蓄涵的是「愛人」的養分。

      這是一本可以輕輕閱讀、深深反芻的療心成長之書。光是作者積累13年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臨床與研究,將複雜的心理學概念充分簡化為34個易懂的「情緒效應」,就值回「書」價了;讀者們更不可略過每一篇文章之前的【和情緒對話】,那是對深層自我的一種覺察,也是對生命的一種祝福。

      「心理學之於人生,是非常好用的。」作者如是說。情緒寄生,就像那些存在我們心中、人我之間難解的課題;擺脫寄生,就能找到好好活著的理由。

      文/遠流出版編輯部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• 作者介紹







        許皓宜



        最擅長「用關係說故事」的諮商心理師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,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。



        曾在大學教學多年,也曾走入醫院和社區,聆聽發生在不同場域的故事。受過心理動力治療、婚姻與家庭治療的專業訓練,是國內長期耕耘於婚姻與家庭治療訓練的師資之一。主持環宇廣播電台《從心聊聊天》節目,《商業周刊》「心理學會客室」、《皇冠雜誌》、《親子天下》專欄作家,也是媒體節目長期邀請的心理學專家。



        從2005年開始接觸精神分析與分析心理學理論,《情緒寄生》是她回到一個心理學家「我」的視角,透過他人與自身的故事,更多的自我揭露,引導讀者更進一步地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。



        出版著作有:《情緒陰影:「心靈整合之父」榮格,帶你認識內在原型,享受情緒自由》、《即使家庭會傷人,愛依然存在》、《為何上班這麼累?其實是你心累》、《如果,愛能不寂寞》、《人生不能沒有伴,找回每段關係裡的安心感》、《與父母和解,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》、《教出情緒不暴走的孩子》、《在愛情的四季裡,妳依然可以做自己》,以及有聲書《聽孩子說,我們忘了的事》等書。

        OK忠訓 中古車貸款

        繪者簡介



        蔡杏元



        用畫圖跟自己對話,現在跟貓住在風城。



        作品有:《狐狸和蘋果》、《茄苳老樹雲遊去》、《塩水阿公放煙火》、《呼嚕嚕,呼叫磯田謙雄》、《南路鷹飛高高:大甲鐵砧山與灰面鵟鷹》等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  情緒寄生: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【限量加贈舒心卡4張組】-目錄導覽說明





      • 推薦序 「中間分子」的力量/張曼娟

        推薦序 溫暖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/御姊愛

        推薦序 不只是陪伴,是明白的指引/艾莉

        推薦序 我們求生存的一種方式/海苔熊



        自序 擺脫情緒寄生,找到好好活著的理由



        Part 1 情緒,解讀世界的方式


        01 哈哈鏡效應:專屬於自我的情感邏輯

        02 自我中心效應:想像自我的重要性,可能導致災難

        03 時空凍結效應:以為周圍人事物不曾改變

        04 柔焦效應:美化過去,變成無法忘懷的回憶

        ◎當你成為情緒寄生的宿主,8個你應該知道的事?



        Part 2 情緒,在人我之間

        05 刺蝟效應:刺傷彼此,是為了學習適當地靠近

        06 融合效應:其實是為自己,而不是真的為你

        07 添加物效應:在關係中,你放了什麼毒?

        08 複製效應:愛?無能,在代間傳遞

        09 分離效應:感覺失去,才懂得珍惜

        10 地雷效應:對你愛恨交織,所以進退兩難

        11 鏡映效應:在你身上,看見某部分的自己

        12 寄生效應:把我的情感張力,寄託於你

        13 稻草效應:當我對你忍無可忍時

        14 餘光效應:希望仍在,所以情難了

        15 透視鏡效應:我知道你心裡,就是這樣想的

        16 反向效應:用相反行為,來掩飾真實感受

        17 眼盲效應:看見想看見,聽見想聽見

        18 西瓜效應:我們都只是為了生存而已

        ◎親密關係中最決絕的8句話?



        OK忠訓 中古車低利車貸 Part 3 情緒,一個好不容易生存下來的我自己

        19 早熟效應:沒有當夠小孩,就被迫長大

        20 逆反效應:爲喘不過氣的生活,尋找一個出口

        21 退化效應:與現實不符的內在心理年齡

        22 汙點效應:自我懲罰,那些不是自己犯下的錯

        23 身體化效應:情感汙名化的後遺症

        24 否認效應:想證明,創傷已經過去

        25 恆定效應:即使過得十分糟糕,也拒絕改變現況

        26 伊底帕斯效應:壓抑和平反的力量

        27 自憐效應:用可憐自己,來變得強大

        ◎面對逐漸老去的父母,8件不要做的事?



        Part 4 情緒,感受並持續活著


        28 關鍵字效應:關注你我內在的共通主題

        29 懸置效應:原來,只是時間還沒到

        30 悶燒鍋效應:時候到了,就應該打開

        31 未完成效應:那些沒有句點的遺憾

        32 浮萍效應:不理會的憂鬱,終將積累成疾

        33 時光機效應:明白情緒不只是當下感受而已

        34 漣漪效應:執起一份感恩OK忠訓 信用不良 ,好事也跟著發生

        ◎重建安全感,可以做的8件事?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自序



      擺脫情緒寄生,找到好好活著的理由




      我們一生都在和自己的情緒搏鬥。



      情緒憤怒時,得要控制自己,不要傷到所愛的人。



      情緒低落時,要想盡辦法走出谷底,尋找好好活著的理由。



      很多時候,情緒積累在心中,如影隨形的感覺,像胸口著了一團火,卻沒有人可以看得見。



      沒有人可以代替別人理解,這種與自我情緒共存的孤獨。

      沒看這篇不要找OK貸款

      情緒在每個人身上,都以一種獨特的形式存在,卻依著各種千奇百怪的模樣,影響我們的人生。你、我,你們和我們,皆是如此。



      深刻地愛著,卻無法感受被愛



      初入心理諮商的第一年,身為大學生們的輔導老師,我在會談室中,卻時常因為聽到對方的生命故事,而忍不住要落下眼淚。某天,一位女大生見狀,忍不住問我:「老師,我的故事是不是真的那麼可憐?」這個問題啟發了我,打從心裡體驗到,原來透過別人的故事,擾動的竟是我們心底,自以為早已遺忘的情結。



      於是我投向深度心理治療,心裡想著,要陪伴那些不曾被父母好好對待過的孩子,可以鳴發出隱藏內心的不平之音。然而,很快我就發現,那些不曾好好對待孩子的父母,大多也有著令人心碎的童年,或無法言說的婚姻困境。



      我看著父母與孩子,丈夫與妻子,在各自的立場上,深刻地愛著,卻無法感受被愛而痛苦且掙扎著。我突然發現,原來我們所處的世界,竟是如此用力地要將是非對錯截然劃分,好像非得找到明確的黑與白,人們才能給予自己一個交代:是你對不起我,所以,我終於可以離開你了。



      是嗎?那些對不起你的人,你真的能夠離開他了嗎?



      那些你對不起的人,你就真的一輩子欠他嗎?



      經過這麼多年的臨床工作與自我分析後,我終於明白,不管我們的人生發生什麼,真的都是「命」。



      而所謂「認命」,不是叫我們什麼都不做,站在那兒束手就擒,而是實實在在地去「認識」:每一種「命」,都是為了讓我們從中淬鍊出屬於自我的獨特的美好。



      那些憤怒與失落、遺憾與憂傷......



      我想起曾經有個年輕人告訴我,他從小被媽媽毒打,等他長大以後,對母親非常怨恨,覺得自己童年遭受虐待,所以一直活得不快樂。



      如果用「好壞」來形容這段往事,我們或許很快就能下判斷說:這真是一個壞透了的母親,和一個好可憐的小孩。



      但是,若我們再仔細想想,就會發現這個年輕孩子之所以痛苦,其實是因為他不理解,為何媽媽要這麼殘忍地對待自己?



      那麼,這個媽媽到底幹嘛這樣虐待自己的孩子呢?



      年輕人想了又想,開始談起父母剛結婚時的往事:爸爸的家庭非常傳統,所以媽媽婚後的處境並不好過,有時煮飯不如婆婆的意,就被婆婆在眾人面前斥責;並且因為是和許多親戚住在一起的大家庭,媽媽洗澡時常會聽到小叔們就站在浴室門口談天說笑。他說,母親活得十分壓抑,沒有自己的生存空間。



      能夠談到這裡,對年輕人來說,雖然「媽媽為何要毒打我」仍是未理解的事,但他卻逐漸體會到,「媽媽嫁給爸爸後生活過得很辛苦」。



      於是我不斷邀請這位年輕人更積極去聯想:這些盤旋在他腦海中的未知和已知,彼此之間可能有什麼樣的關連和意義?



      某天,年輕人告訴我:或許媽媽結婚以後,心裡也受了很多委屈,所以讓她沒辦法扮演好一個慈母的角色,以致把氣都出在孩子身上,變成一個會毒打孩子的媽媽。



      過一段時間後,年輕人又告訴我:一個在傳統家庭中,既陌生又無法適應環境的母親,心裡想必有很多無助,雖然她真的不應該這樣毒打小孩,但也或許透過這樣的行為,讓她有了發洩情緒的管道,才得以好好地活到現在。



      年輕人為他曾經被打、被虐待的童年,找出一項非常重要的生命意義:或許,這件發生在他生命中的「壞事」,卻讓一個在傳統家庭中地位卑微的女性,可以因此而「活了下來」。



      我們誰能保證,如果當年的他得在「媽媽活著」和「媽媽不要打我」之間,硬要做一個選擇的話,他一定會選擇「媽媽不要打我」呢?



      為自己的「命」找到一個能夠安放的「意義」之後,困擾年輕人多年的痛苦,終於轉變成一股淡淡的哀傷,存放在他內心的記憶盒子裡,而他則是拿起那些因不愉快童年所長出的獨立與堅強,勇敢地面對他未來的人生。



      原來,「情緒」對我們的生命而言,是如此重要的存在,透過那些憤怒與失落、遺憾與憂傷,我們才得以認識自己潛在的力量。



      人,唯有更懂得覺察自我,才能學習「好好活著」。



      懂得如何選擇,懂得活出自由



      這本書之所以命名為《情緒寄生》,是因為我在多年臨床工作中發現,當自我的覺察力開啟時,與「人」有關的回憶,會一點一滴地從我們內心深處浮現出來,而覺察力開啟的早期,我們的關注點很容易放在「為何他要這麼對待我」的執著上,最後讓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,或更無力的關係糾葛中--我將這種心理機制,統一命名為「情緒寄生」的現象。如此一來,我們便容易忽略「我為何讓他這麼對待我」的思考,長久下來,雖然覺察力開啟,卻搞錯了方向,反而讓我們的生活更感到挫折。



      在《情緒寄生》這本書中,從「自我覺察」開始,到「人我關係」、「問題解決」,透過相關的心理學理論脈絡,整理了三十四個情緒效應,以及我自己長時間接受心理治療與精神分析後,重新理解過的生命故事。之所以用「情緒效應」來形容這些概念,目的在於讓讀者不要執著於心理學理論的學習上,而是能進一步去思考,這些心理機制對我們生命的震盪與影響。在書裡頭,除了我自己身上所發生的事與真實情境相符,其餘人物故事皆已經過大幅改寫。



      我的人生,有我與他人發生的恩怨,我想,你們身上也有你們與他人發生的。對我而言,整理過往不是為了重提傷害,而是讓自己更懂得如何選擇,更懂得活出自由。



      以一個過來人的經驗,我想說的是:不管你的人生遇過多少鳥事,等到你對它們有了不同層次的懂得,你就重新獲得自由了。



      他序



      「中間分子」的力量




      認識皓宜是因為她的創作《與父母和解,療癒每段關係裡的不完美》,起初是在廣播裡的訪問,相談甚歡,爾後我便邀請她成為節目的固定來賓。我們聊社會事件,聊電影,挖掘那些顯而易見或幽微潛藏的心理層面,皓宜擅長用淺顯易懂的故事解釋、驗證與說明,而最讓我樂此不疲的,是她的坦誠與率真。



      廣播裡的初次訪問,她談到童年回憶、對父母的期待、挫折與失落,幾度淚濕眼眶。雖然已是一位成年女子,擁有專業與事業,為人妻也為人母,某些瞬間流露出的脆弱和困惑,卻那麼真實,深深打動我。這是一個不虛飾也不矯情,勇敢面對自己生命的女子啊。



      從二○一五年到現在,我們成了很有默契的廣播夥伴,她的女兒在小學堂上課,我們也成了家長與老師的關係。常常,我默默觀察著她女兒的神情樣貌,也與來接外孫女的皓宜媽媽笑著打招呼。起初,女兒很安靜、害羞、緊繃、不太說話,如今,她和同學們開懷大笑,與老師講話時毫無生澀感,她能寫出細膩感人的文章,整個人閃閃發亮。如果一個孩子發生了改變,最大因素應該就是家庭改變了。



      讀著皓宜的《情緒寄生──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》新書稿,看見她回憶帶著孩子去高美濕地遊玩,女兒卻被沙灘上難以計數的招潮蟹嚇得大聲哭鬧,皓宜抱起女兒,不斷自問,是什麼讓她怕成這樣?是什麼讓她如此不安?她沒有用父母慣常的制止方式,喝斥孩子:「不准哭!有什麼好怕的?」而是省視自己在婚姻中與另一半的反覆爭執、暴怒爭吵,夾在兩個最親愛的大人間,不知所措的孩子,該有多麼驚惶痛苦啊。皓宜寫道:「自從在高美濕地上發現女兒內在的不安後,我就努力學習超越自己既有的經驗與習慣。首先,是戒掉責罵孩子的壞毛病,然後多費點心思去修復與伴侶間的關係、與父母的關係。」家裡的氣氛不同了,孩子的笑容燦爛了。從那時開始,皓宜「接住」了女兒,也「接住」了自己。



      我們總渴望著往下墜落時,能被人牢牢接住;我們一生的苦惱或憂傷,或許就是找不到那個可以接住自己的人。假若小時候我們渴望被父母接住,這期待總是落空,而後我們成年,父母老了,他們渴望被接住,我們有能力伸出雙臂嗎?皓宜整理了「面對逐漸老去的父母,八件不要做的事」,像是「不要把父母的酸言酸語聽進心裡去」、「不要想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」、「不要要求他們像個成熟的長輩」、「不要輕易看不起他愛你的方式」......,總而言之,就是要在他們墜落時,練習將他們接住。

      接住父母比接住兒女更加不易,因為,孩子受傷是我們造成的,我們受傷卻是父母造成的,我們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練習,練出臂力、練出耐力,也練出慈悲力。



      上有父母、下有兒女的「中間分子」,是最辛苦的,卻也是最能有所作為的。皓宜的身體力行,讓我們看見擺脫往昔、創造未來的力量。



      張曼娟(作家)



      專文推薦



      我們求生存的一種方式




      我終於看完皓宜老師的書了,有點惆悵。用「終於」是因為,儘管每天只能擠出實習的一些零碎時間來看一篇兩篇,也還是覺得獲益良多;用「惆悵」是因為,這一個月來,我幾乎每天都帶著這本書跑來跑去,在閱讀的時候想著怎樣才能趕快看完,但真正翻到最後一篇,又有一種「可惡,怎麼竟然沒有了!」的感覺。



      在看這本書的過程當中,讓我認識了一個不一樣的皓宜,三十幾篇故事,有一半以上都是關於她的,雖然書中案例各不相屬,但又有一種隱約的連貫在其中穿針引線。能夠坦白說出自己內心的轉折,真的是一種很不容易的勇敢。



      書裡運用很多的「效應」當小標籤,同時也是一本探究心理動力的故事集,我覺得這種做法很好,一方面讓那些「想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」的人,有一個解釋的空間;另一方面,也讓那些「知道自己得了什麼病」的人,暫時安住在這個標籤裡面。一邊看,一邊覺得裡面有好多讓我歎為觀止的句子,也湧現很多想法,思緒停不下來。為了安頓這些腦袋裡的文字,只好拿出筆來寫一點東西,越寫越覺得有些什麼滲入心坎裡。



      「沒有當夠小孩的人,也常常當不好一個大人。」

      「遮掩並不是要把自己藏起來,而是讓自己有活下去的動力。」

      「只有當你也在意我時,你才會被我的情緒寄生。」



     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,我經常問自己到底要不要看破幻想,但讀到後來我發現,不論是幻想或現實,都只不過是我們求生存的一種方式。



      我們生來都是孤獨的人,為了抵抗這個孤獨,有些人選擇否認,有些人選擇寄生,有些人反覆地壓抑自己,有些人不知不覺地傷害別人;我們時而活在過去的幻想,時而活在未來渺茫的渴望,為了被聽見而武裝,為了被照顧而自傷,如此矛盾又糾結的執迷,其實只是想要在種種的防衛當中,找到一點點的喘息。



      海苔熊(科普心理作家)



      專文推薦:



      溫暖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




      生命裡有許多情緒上的難關,其實是自己饒不了自己。皓宜透過溫暖的文字和理性的分析,將各種寄生在人們身上隱而未顯的「情緒原」一一挑了出來。我特別喜歡其中一篇〈刺蝟效應〉,「相愛的刺蝟想要靠在一起取暖,可是靠得太近,就會被對方身上的刺弄傷,只好不斷地挪移位置」,而那樣的挪移,不就是一種愛嗎?



      我和皓宜相熟,特別敬佩她溫暖看待這個世界的眼光,當大家不停地宣稱自己如何被家人「情緒勒索」時,她卻說,那樣的勒索裡面,其實佔了很多愛的成分,只不過善意被錯誤表達,於是大家都受傷了。



      或許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有一些自己所不自知的盲點,讓人生的路途走起來總是在同一個地方跌跤。這本《情緒寄生》,或許能夠幫助你用另一個角度,重新認識自己。



      然後隨著年紀,隨著各種生命的經歷,我們慢慢開始累積勇氣,長成更一致的自己。



      御姊愛(作家)



      專文推薦:



      不只是陪伴,是明白的指引




      皓宜妹妹,我喜歡這樣叫她。在我印象中,她總是一雙專注的眼神,仔細聆聽,像是可以收下你所有的煩惱,仔仔細細抽絲剝繭出你的困惑。她寫書寫得很勤,有幾本書艱深到讓我頭疼(笑),卻不影響暢銷的程度。我想那是因為大家對她的信任與依賴。



      這次她在新書《情緒寄生》裡,簡簡單單以說故事的方式,再次交出了陪伴的心意。在每一則可能是你、也可能是我的故事裡,分析著困擾你我的情緒是什麼。她不只是分析,不只是陪伴,不是冷冰冰地用一些專業的心理學學說崩解我們,她還要告訴你,面對這些情緒時,到底應該怎麼辦。更重要的是,她也在每一則故事當中,提醒了我們同理心、設身處地的必要。



      如果現在的你,需要的不只是理解,更需要明白的指引,皓宜妹妹絕對可以陪伴現在的你。



      艾莉(作家)

















      【和情緒對話】

      我們需要一些儀式,

      來畫出一個空心的句點。

      然後把我放進那片被圈住的空間,

      才有哀悼的可能,

      重啟未完的生命。



      未完成效應OK忠訓 快速借錢管道台中快速借錢──

      那些沒有句點的遺憾




      我在大學教授心理學課程時,必然會出一道需要在期末繳交的作業。這個作業活動被我稱為「解放遺憾」,打從學期初開始,我就要求班上每一位同學,想一想自己人生中那些想做、卻一直還沒有去做的事情,然後從裡頭挑選出一項,在這個學期之間去完成它,並且記錄完成此事的經過和心得。如果整個學期結束還沒辦法完成,也要做自我分析,思考這背後的困難,以及無法完成的原因是什麼?

      前些日子,我收到一份作業,內容是這樣的:

      作業的主人說,她回顧自己人生中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,其中引發她最強烈欲望的,是想要回去見見初戀時甩掉她的情人。因為必須完成這份作業,她鼓起勇氣約了初戀男友,對方雖然半推半就的,還是答應出來和她見面。他們見面的地點是過去時常約會的公園,那天她比約定時間更早到現場,然後看著熟悉的身影,從遠方慢慢地走近。直到對方站定在她面前,話還來不及說,她就甩了對方一巴掌,接著頭也不回地就離開了。



      完成過去的尚未完成,才能夠真正地哀悼那些失去



      閱讀這份作業後,我忍不住把作業的主人喚來,想要多了解一下當時的狀況。我問寫下這份作業的女孩,當她甩了對方一巴掌後,對方的反應是什麼呢?

      她說,對方一點反應都沒有,愣在現場,眼巴巴地看著她離開了。

      我忍不住笑了笑說:「喔,這樣啊?那或許他知道自己曾經對不起你。」當然,我心裡還是暗自捏了把冷汗,慶幸這份作業最後能順利畫下句點。

      我問女孩,甩了對方一巴掌的感覺如何呢?

      她不好意思地說,其實也只有輕輕打一下而已,但是,感覺「真的很爽」。在這之前,有好幾年時間她都鬱鬱寡歡,體重掉了很多,人也變得十分憔悴,心裡對於情人離去有許多困惑。那天再見一面,重點倒不是打他的那一巴掌,而是心裡悄悄設下了一個儀式,當她揮出手,彷彿也斬斷了過去苦苦糾纏的萬縷情絲。

      說到這兒,她開始流淚,我則是替她高興。當她願意做些什麼來完成過去的尚未完成,才能夠真正地哀悼那些失去;當她對於過去的失落有了哀悼,也才會有重新向前走的力量。

      這幾年,我對於遺憾的層次有了更多不同的想法。





      OK忠訓借貸



      語言:中文繁體
      規格:平裝
      分級:普級
      開數:20.9*14.8
      頁數:280

      出版地:台灣





      OK忠訓 信貸整合代償








      商品訊息簡述:








      • 作者:許皓宜

        追蹤











      • 出版社:遠流

        出版社追蹤

        功能說明





      • 出版日:2018/9/27








      • ISBN:9789573283713




      • 金石碼:2011700072257




      • 語言:中文繁體




      • 適讀年齡:全齡適讀




      • 館主推薦:★★★★★








      情緒寄生:與自我和解的34則情感教育【限量加贈舒心卡4張組】

      商品網址: http://www.kingstone.com.tw/basics/basics.asp?kmcode=2011700072257&RID=C1349761593&lid=book_class_sec_se&actid=WISE
      BF00B784D6B5BDFF
      arrow
      arrow

        貸款達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發表留言